病名。出《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指有头疽生于玉枕或风池穴处者。由热毒上壅所致,忌灸。余证治同有头疽,参见该条。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胎萎不长。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九香虫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山羊血,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颜筱园《眼科约编》。即瞳神缩小。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即榕须,详该条。
见济生续方条。
病证名。指脾经风热上壅而多涎。《太平圣惠方》:“儿多涎者,风热壅结,在于脾脏,积聚成涎也。若涎多,即乳食不下,涎沫结实,而生壮热也。”治宜清脾泄热。
【介绍】:见余梦塘条。
病名。系指口角生疮干裂。多由脾经积热所致。常为干疮,生于口角,开口则燥痛异常,遇风则裂,并微有清血。治宜清泻脾热,可选用干葛、升麻、赤芍、生甘草、黄芩、麻黄、肉桂、生姜、葱白等煎服。外涂卵黄油等脂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