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又称风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风泄,恶风自汗,或带清血。由春伤风,夏感湿,故其泻暴,宜胃风汤。或泻而风邪内缩,必汗之,宜桂枝麻黄汤。”《医学入门》卷四:“风泻,……要知四季脾受风温,
见《吉林中草药》。为紫菀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350~388【介绍】:东晋时医家。字季琰,小字僧弥。曾任国子博士等,撰有《疗伤寒身验方》1卷,已佚。
见《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俗云眼梢头为锐眦。”即外眦。详该条。
又称咀片。药材经过加工处理后,成为片、丝、块、段等形状,便于煎汤饮服。
见《药品化义》。为扁豆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品化义》。为黄芩之老根,详该条。
病证名。出《周礼》。瘙痒疥疮一类疾病的总称。
见《金匮要略》。即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见该条。
①适宜。问诊了解病人起居、饮食情况。《灵枢·师传》:“临病人问所便。”②指大便。《灵枢·口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