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郑宁条。
内脏或某一组织器官有病,可于相应的体表输穴上产生压痛或感觉异常,按诊或针灸这些压痛点,可以诊断和治疗有关脏器的疾病,如肝、胆痛压肝俞、胆俞,牙痛压颊车等。此即《灵枢·经筋》所谓“以痛为输”的道理。
经穴别名。出《备急干金要方》注。即石关,见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零陵香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虎杖之别名,详该条。
怫,通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怫之兆也。”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问荆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筋脉拘急不柔,屈伸不利。出《素问·五脏生成篇》。多因风寒侵袭筋脉,或肝热筋伤,或血虚津耗,筋脉失养所致。《诸病源候论·筋急候》:“凡筋中于风热,则弛纵;中于风冷,则挛急。十二经筋皆起于手足指,
出《神农本草经》。指两种药物同用可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
证名。见《医林绳墨·眩运》。又作昏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