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隋·全元起《内经训解》。即《灵兰秘典论》。详该条。
《类证治裁》卷五方。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牛膝、杜仲、五味子、巴戟天、小茴香、肉苁蓉、远志、石菖蒲、枸杞子、大枣。为末,炼蜜为丸。治膏粱湿热伤精,阴虚胫膝痿弱。
见《本草纲目》。即桐油,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锐毒,见该条。
病证名。属月经过少症型之一。多因素体阳虚,阴寒内生,化气生血功能不足,冲任血少所致。症见经期血量过少,色淡或黯,质稀,形寒畏冷,小腹冷痛,喜得温热等。治宜温经养血。方用大营煎(《景岳全书》:“当归、熟
出《本草经疏》。指治疗血证的三大治法。即血虚用补法,血瘀用通法,血热用清法。
见《丹溪心法·喘》。即胃虚喘。详该条。
丛书名。裘庆元辑。刊于1918~1921年。裘氏原拟辑医学著作约百种,而实际现存只有七种。计《薛案辨疏》、《叶氏伏气解》、《胎产指南》、《重订幼科金鉴评》、《雪雅堂医案》、《简明眼科学》、《琉球百问》
病证名。见明·秦景明《幼科金鍼》。即哮拔、醋呛哮详该条。
少商、商阳两穴的合称。详见两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