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竹丝鸡

竹丝鸡

见《陆川本草》。为乌骨鸡之别名,详该条。

猜你喜欢

  • 拨络法

    即拨法。见该条。

  • 经来如铜绿水

    病证名。又名经来绿色。《叶氏女科证治》:“经来全无红色,乃大虚大冷也。忌用凉药,宜用乌鸡丸。”

  • 独取寸口

    脉诊方法之一,指单独按诊寸口部的诊脉方法。《内经》所载的诊脉方法有三部九候遍诊法、人迎气口同诊法和独取寸口法三种,由于寸口部是“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可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难经·一难》),

  • 大戊己丸

    《证治要诀类方》卷四方。荜茇、肉桂各四两,炮姜、良姜各六两。为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米饮送下。治湿泻。

  • 阴崩

    病名。妇女阴中崩下为白色,古称之为阴崩。宋·齐仲甫《女科百问》四十二问:“受冷而白者,谓之阴崩。”多因感寒所致。宜用固经丸(炒艾叶、鹿角霜、伏龙肝、干姜,各等分,细末,鹿角胶溶合药面为小丸,每服三钱,

  • 米疽

    病名。发于腋下之无头疽。《灵枢·痈疽》:“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又名腋疽、疚疽,由肝脾二经气血凝滞而成。初起一核,漫肿坚硬,皮色如常。不热不疼,日久将溃始转红色,微热疼痛。初宜内服柴胡清肝汤加乌

  • 小儿心病证治

    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心主惊,故病多惊悸哭叫,手足动摇,神乱不安等。心热则壮热,心胸热,口中气热,欲就冷,目上窜,目内赤,合面而睡,咬牙,欲言不能。实则发热,烦渴,叫哭,喜仰卧,惊搐。治宜清心泻热,用泻

  • 发乳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三。又名乳发,俗称脱壳乳痈。本病为乳痈之严重者。溃则皮肉尽腐,迅速扩大,如治疗不当,易伤囊隔,终成漏症,久不收口。证治见乳痈条。

  • 温溜

    经穴名。代号LI7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蛇头,逆注。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郄穴。位于前臂背面,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距阳溪穴5寸处。(《医学入门》)。另说“在腕后,少士五寸,大士六寸。”(《针灸甲乙经

  • 三白饮

    《古今医鉴》卷三方。鸡子(用清)一个,白蜜一大匙,芒硝三钱。以凉水调和饮服。治伤寒时气,热极狂乱;并治发热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