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百会疽。见该条。
即远道选穴法,见该条。
病证名。指胸膈间气塞不通,食下即吐者。《医林绳墨》卷五:“食下即吐,其吐痰涎裹食,是谓之格气。”多由气机阻滞,痰食互阻所致。参见格食条。
出《灵枢·本藏篇》。又名牙床。即口腔内载齿之骨,分上、下两部分。即今之牙槽骨。
①又名神阙。脐带脱落结疤后的陷窝。②《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胞系连儿脐,胞不出则不得以时断脐。”即脐带。详该条。
病证各。指宿食不消,停积而滞的疾患。明·丁风《医方集宜》:“积滞之病,面色萎黄,腹胀浮肿,多睡食少,大便滞涩,小水如油,或吐泻酸臭,皆积之证也。”多由乳食哺养不节,过食生冷、甘肥、坚燥之物,脾胃不能消
是治疗血分有寒的方法。①温补血分。如妇女崩漏、男子吐血,舌质淡,脉虚无力,唇爪不红润,用十全大补汤。②温化祛瘀。治疗因寒而致瘀血。如妇女因虚寒而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来量少色暗,舌有紫瘀点,脉沉或涩
【生卒】:267~300【介绍】:晋代哲学家,兼明医术。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反对玄学清谈,医药上重视药物的治疗效果,主张革新。
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详见金元四大家条。
病名。见《喉科指掌》《喉科秘旨》卷上:“帘珠喉,满喉如白纲油状,两边微肿,根有白点,带红色,小舌红肿,咽水大痛。……治宜清火。”用六味汤加盐水炒黄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