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骨
骨名。眉棱骨的简称。详该条。
骨名。眉棱骨的简称。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澄甫。原籍歙县(今安徽歙县)人,迁居钱塘。世医出身,万历年间(1573~1619年)浙江疾疫流行,随父吴意(道川)行医,活人甚众。晚年编述其父著述,成《痘科切要》、《儿科方要》等
指四时中感受外邪,随感随发的温病。又称“外感温病”。明·汪石山曰:“有不因于伤寒而病渴者,此特春温之气,可名曰春温。如冬之伤寒、秋之伤湿,夏之中暑相同,此新感之温病也。”新感温病初起病邪在表,主要症状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证治准绳·杂病》:“下血腹中不痛,谓之湿毒下血。”多因湿毒结蓄大肠,损伤脉络所致。证见大便下血,血色不鲜,或紫黑如赤豆汁,小便不利,胸膈胀闷,饮食减少,或面色深黄等
病证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又名掌心毒、病穿掌、贫子盂、擎珠毒、擎疽、擎珠疽、穿窟、天蛇、穿掌毒、穿掌疽、瘭疽、手心痈、手痈、穿板疔、并与托盘疔互称,或称托盘疽;偏于掌边者,又名穿掌毒、穿埂毒、鹚
见《安徽中草药》。为仙桃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①出《针灸集成》。《外科大成》原名膝顶。位于膝部,髌骨上缘正中凹陷处。主治下肢瘫痪,鹤膝风,脚气,膝关节炎等。向上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②出《考正穴法》。
方书。3卷。晋·葛洪原著,梁·陶弘景增补,尚志钧辑校于1983年。此书为《肘后方》的增补辑佚本。尚氏从唐宋医书及类书如《千金方》、《外台秘要》、《证类本草》、《幼幼新书》、《本草纲目》、《医心方》、《
指内发的热毒。表现为痈疮、发斑或吐血、衄血,神志不清,舌绛,苔焦甚或起芒刺,脉浮大而数或六脉沉细而数等。
医论著作。二集,3卷。清·吴东旸撰于1879年。本书辑录内、儿科等病证论治30条篇,对伏暑、血症、咳嗽等杂病和时症等论述较详。书中反复论述滋阴补药误治的情况,并指出了拘泥于运气学说以推算属何病、用何药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衡疽①。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