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獭肝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柚花之别名,详该条。
怫,通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怫之兆也。”
见《济生方》卷五。即苍耳散,见该条。
指急性热病少阴阴液耗伤,又见阳明燥实内结的三种急下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清,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
南方之极,与北极相对。《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奔南极。”
出《隋书·外国传》。即胞衣。详该条。
明代官名。为生药库之最高官职,主管该库事务。参见生药库条。
《疫喉浅论》卷下方。薄荷、皂角各等分。为细末,以纸捻少许,入鼻内,候得喷嚏口开,随进汤药。治疫喉邪郁痧闭,脉伏面滞,牙关拘急,药难下咽,鼻塞气促等症。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包括胸胁部的肋骨伤折。多因跌打、压撞所伤。局部疼痛,甚至不能直立挺胸,呼吸短促,尤其在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剧,骨折处可有凹陷、突起及骨声;严重者可出现气、血胸及内损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