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瘴疟

瘴疟

病证名。出《肘后备急方》。地方性疟疾之一。多因感受山岚疠毒之气,湿热郁蒸所致。《诸病源候论·疟病诸候》:“此病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其状发寒热,休作有时,皆有山溪源岭瘴湿毒气故也。其病重于伤暑之疟。”《瘴疟指南》卷上:“瘴疟形状,其病有三,而形状不外于头痛发热腰重脚软,或冷,或呕,或泄,或大便秘,或小便赤,面赤,目红,口渴心烦,胸中大热,舌或黑,狂言谵语,欲饮水,欲坐水中,或吐血,或衄血,或腹痛,或有汗,或无汗诸证。”有冷瘴热瘴哑瘴之分,详见各条。

猜你喜欢

  • 斗鸡眼

    病证名,双眼内斜视之俗称。属目偏视,又名通睛,详该条。

  • 薯蓣果

    见《江西草药》。为零余子之别名,详该条。

  • 锯痕症

    病名。即肉疙瘩。详见该条。

  • 延年

    推拿穴位。出《幼科铁镜》。位于鼻梁骨高耸处,在山根穴与准头穴之间。《保赤推拿法·掐天庭穴至承浆穴法》:“延年在鼻高骨”。有开窍醒神,止抽搐等作用。用治外感风寒、惊厥等症。

  • 声嗄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卷八。嗄者,声破(《玉篇》);声变也(《集韵》);《红炉点雪》卷二“金为火烁而损,由是而声嗄、声嘶见焉。”系指音嘶不清、发声不彰。即音嘶。详该条。

  • 野蚊子草

    见《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为脱力草之别名,详该条。

  • 软脚瘟

    病名。瘟疫见两足痿软者。一名湿温症。《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软脚瘟,即湿温症,便清泄白,足肿难移是也。”治宜苍术白虎汤、增损双解散、升降散等方。不可轻下。参见瘟疫、湿温条。

  • 太乙神针集解

    见太乙神针条。

  • 两间

    手阳明大肠经二间、三间两穴的合称。《针经指南·标幽赋》:“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杨继洲注:“两间者,二间、三间也;两商者,少商、商阳也;两井者,天井、肩井也。言六穴相依而分别于手之两支也。

  • 木郁

    五郁之一。指肝胆郁结之证。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病见畏寒畏热,头痛颊痛,头晕耳鸣,目赤暴痛,脘腹胀满,吞酸吐食等。治宜疏达。《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木郁风之属,脏应肝,腑应胆,主在筋爪,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