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金匮要略方论》。详该条。
见《婴童百问》。即心疳。见该条。
病名。出《千金要方》卷四。指经血漏下挟有白色液体,淋沥不断者为白漏。多因脾肺气虚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劳伤血气,冲任之脉皆起于胞内,为经脉之海,手太阳、少阴二经,主下为月水,伤损经血,冲任之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疔疮生于胁部者,证治见疔疮条。
古病名。指鬾病兼有发热,大便黄而恶臭者。治法见大便恶臭条。
书名。见《通志·艺文略》。5卷。唐·杨损之撰。杨氏“以本草诸书所载,药类颇繁,难于寻检。删去其不急并有名未用之类”(《补注神农本草》),已佚。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青娘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零余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医学入门·淋》。指因感受暑邪而成的淋症。实症宜用山栀仁、五苓散、益元散;虚症用生脉散。暑月汗多而小便赤涩者,宜春泽汤、桂苓甘露散。参见淋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即红丝疔。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