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症三字诀歌括
见三字经合编六种条。
见三字经合编六种条。
病名。属痘疔。生于鼻窍中,气息难出,息如喷火,面赤眼红,口渴烦燥,痰涎不涌,食不能入。急宜内服清瘟败毒饮,外涂黄连膏。
【介绍】:金代医家,善针灸。他探讨经络之原,针刺之理,作《流注指微论》,原书已佚。后为便于记诵,于1153年(贞元元年)取其义作《流注指微赋》,流传至今,对普及针灸知识,有一定作用。
病名。指疟疾之发于三阳经者。《症因脉治》卷四:“疟疾者,先寒后热,发作有定期,大约巳午未三时者多。若一日一作,太阳、少阳也;间日而作,阳明、少阳也;伸欠、恶寒头痛,太阳也;发热口渴,阳明也;有寒有热,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肾蕨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见《植物名汇》。为野牡丹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材学》。为水葱之别名,详该条。
又名何寓、丹穴、幽谷、赤。《素女经》:“深内茎刺婴女。”即阴道穹窿。
见《十药神书》。即太平丸第一方,见太平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