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病色相克

病色相克

指病证与面部色泽相克。是古人根据五行生克的理论,分析面部颜色的变化,以判断病情顺逆的一种方法。病色相克,一般属逆证。例如麻疹一类热性病人(病证属火)而见面白(白属金),根据火克金的关系,称为“病克色”,说明病情可能会加重。又如肺结核病人(肺属金)而见两颧潮红(属火)同上理,称为“色克病”,亦常表示病情加重,这些只能作为临床辨证的参考,不能视为必然。

猜你喜欢

  • 刺蓟菜

    见《救荒本草》。为小蓟之别名,详该条。

  • 绝子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指断绝生育,即绝育。

  • 胃疽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中脘疽。见该条。

  • 唐安

    【介绍】:西汉时医生。为淳于意的弟子,当过济北王的侍医。

  • 茅盔花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白茅花之别名,详该条。

  • 齿干

    证名。系指牙齿干燥失泽。《疫痧草》卷中:“火灼液亏是以齿干。”多由胃热炽盛,火灼津伤,或疫喉、痧疹未透,热毒内炽,上炎齿牙,或阴虚火灼牙齿所致。治宜清胃泻热,或养胃生津,或滋阴降火。方可选用清胃散、清

  • 雷大震

    【介绍】:参见雷丰条。

  • 孙思邈

    【生卒】:581~682【介绍】:唐代著名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拒绝唐太宗等要其任国子博士的聘请,长期居住民间,生活朴素,采种中药,研究医学,为人治病,著书立说。系统总结唐以前我国医学发

  • 痔核

    病名。即痔的别称。详该条。

  • 地胆头

    见《广州植物志》。为苦地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