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药性论》。为砂仁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清·王实颖《广嗣五种备要》。即产后厥。详该条。
病证名。又作血虚眩晕。《症因脉治·内伤眩晕》:“血虚即阴虚也,形体黑瘦,五心常热,夜多盗汗,睡卧不宁,头面火升,则眼花旋转。火气下降,则旋晕亦止,不比外感之常晕不休,不比痰火之暴发暴作,此血虚眩晕之症
【介绍】:宋代药学家。生平不详。撰有《本草要诀》1卷,已佚。
书名。4卷。清·朱载扬撰。刊于1879年。卷1~2编集前人有关麻症的论述;卷3~4为麻症的治疗方剂。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称梦遗。详该条。
出《分类草药性》。即杉皮,详该条。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小叶金花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又称悬痈肿。《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若有伏热,上冲于咽喉,则热气乘于悬雍,故令或长或肿也。”
古病名。见《外台秘要·头风旋方》。又称风头旋,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