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痢纂要
见瘟疫传症汇编条。
见瘟疫传症汇编条。
又称透热转气。适用于热性病邪初传入营分的治法。热邪初入营分,症见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心烦不眠、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治法宜于清营解毒之中,配以清气分之药,引邪出气分,从外而解。可用
出《眼科要览》。为马蹄金之别名,详该条。
出《太平圣惠方》第九十一卷。亦称痱子,即疿疮。见该条。
方书。敦煌出土卷子。有4种卷子,作者未详。约为唐代写本。4种卷子内容各异,间有残缺。倡导辟谷养生,记有“休食方”、服“茯苓饼法”、“胡麻法”、“槐子法”等辟谷方,为研究古代养生学较早文献。现分别藏于法
宋代医官职称,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①见《中药志》。即川木通。②见《中药鉴别手册》。即淮通。各详该条。
书名。14卷。清·汪琥撰于1680年。汪氏根据《素问》“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理论,析取《伤寒论》六经脉证治法原文中属于热病的原文,广泛参考各家学说逐条予以辩注。在治法上,不泥守仲景成方,选列自
元代医官职称。系官医提举司之主要负责官员,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为从六品。
指无垠的宇宙。《素问·五运行大论》:“太虚寥廓,肇基化源。”宋·张载《正蒙·太和篇》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见《本草通玄》。即巴旦杏仁,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