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王履

王履

【生卒】:1332~?

【介绍】:

元末明初医家。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山人,昆山(今江苏昆山)人。通诗文画艺,曾学医于朱震亨。洪武四年(1371年)任秦府良医正。著述较多,有《标题原病式》、《百病钩玄》、《医韵统》等,但留传行世的仅有《医经溯洄集》一书。此书不少论述表现出他所主张的“读者当活法,勿拘执”的进步治学思想,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书的古典医理以及宋以后著名医家的论点,有不少独到的阐述和发挥。尤其在论述伤寒温病的区别上,具有独创见解。如提出“感天气恶毒异气”的病因观点,肯定了温病的临证特点。在医理上,重视心肾和“真阴真阳”之论,继承并发挥了朱震亨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吸收了刘完素治病泻火为主的思想,提出治疗温病当以除热为主,奠定了温病治疗中的清热养阴法则,对其后温病学家,如叶天士等很有影响。他所重视并论述的“真阴真阳”之说,对明代医家所论的“命门”说,亦有一定影响。他如主张对疾病从临床症状来分析,反对侈谈运气等等,都有一定意义。

猜你喜欢

  • 气痈

    病名。出《咽喉脉证通论》指因郁怒所生之咽喉痈肿。《秘传喉科十八证》:“此症因恼怒伤肝,肝血不和,以致肺气壅塞,火炽上升,发于喉间。其状帝丁之上,红肿作痛,或有连及两边者,寒热大作。”治宜宣肺泻热,疏肝

  • 医方新鉴

    朝鲜医书。朝鲜·韩秉琏著。全书以较大篇幅详细介绍脏腑论、水火论、阳不足论、先后天论、标本论、阴阳论、五运六气论和四象人论的内容。论述了望、问、闻、切,伤寒脉法及杂病脉法。载313种病证的治法。现有19

  • 养生秘旨

    养生类著作。作者不详,有贻仁堂抄本,末署名者抄于清光绪十九年。全书一册,无序,无跋、无目录,计其标题而分篇,全书共四十五篇。本书主要以精、气、神三者为核心,论述养生之道,从防御外感、内伤、药伤、大自然

  • 痎疟疏方

    见痎疟论疏条。

  • 鼻流清涕

    证名。古称鼻鼽。指鼻腔内时流清水样粘液。多由肺卫不固,风寒侵袭鼻窍所致。《中藏经·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之法》:“肺气通于鼻,和则能知香臭矣,有寒则善咳,……实则鼻流清涕。”《杂病源流犀烛·鼻病源

  • 气血失调

    气与血失去互相协调作用的病机。生理上,气血是相依相附的,气以生血,血以养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人若有病,气病可以影响血病,血病可以影响气病。如气滞可致血滞,血滞亦可致气滞,出现疼痛、血瘀等症;气逆可

  • 足阳明脉

    经脉名。即足阳明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足阳明脉:循胻中,上贯膝中,出股,夹(挟)少腹,上出乳内兼(廉),出膉(嗌),夹(挟)口,以上之鼻。其病:病足中指废,胻痛,膝中种(肿),腹种(肿),乳内兼(廉

  • 血热崩漏

    病证名。多因素体阳盛,过嗜辛辣,或感受热邪,或五志化火,热郁于内,损伤冲任,迫血妄行;或忿怒伤肝,肝经火炽,血失所藏等,以致经血妄动。症见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沥日久不止,血色深红,稠粘,面赤口渴,烦

  • 太乙神针集解

    见太乙神针条。

  • 宗司

    运气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宗,宗主。谓五运五行为运气之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