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病新论
见章太炎医论条。
见章太炎医论条。
病名。见《圣济总录》一百十六卷。殠,“腐气也”(《说文》)。即口臭。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岗梅根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交。见该条。
证名。产妇在饮食时或睡眠中汗出较多,一般2~3天之后可逐渐减少以致恢复,属正常生理现象。若汗出过多或持续时间长,则属病态。多因体质素弱,复因产时气血耗伤,以致肺气更虚,卫阳不固,腠理疏泄,气阴两虚所致
见《广州植物志》。为白兰花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因跌扑、负重或其他外伤后血离经脉,流溢停于肢体组织内所致。症状可因瘀血部位,量之多少及时间久暂不同而异。如滞于肌肤则肿痛青紫;郁于营卫则血瘀而生热;积于胸胁则为胀闷;结
五实之一。出《素问·玉机真藏论》。即大小便闭塞不通。参见五实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三。即颏痈。见该条。
劳复证之一。即房劳复。《重订广温热论·温热复症疗法》:“房劳复者,即女劳复,一名色复。”详房劳复条。
病名。出《金匮要略·产后病脉证并治》。多因产后气血骤虚,腠理不密,外邪乘虚侵袭所致。若感受风邪,连续十多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治宜调和营卫,桂枝汤主之。若症见发热面赤,喘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