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因跌扑而致的伤筋、损骨。《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五:“或因乘车马,或登陟危险,误多倒扑,轻则蹉跌,筋脉蹴损,不能伸屈,甚者乃至踒折筋骨,治宜速以养血脉续筋骨之剂服之。”参见跌打损伤条。
见《中药通报》(5):205,1956。即蛤蟆油,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牛含水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一。即足跟疽。详该条。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方。黄芪(盐水炙)二钱,熟地黄(酒拌)、人参、茯苓、炙甘草各五分,芍药(炒)、川芎、官桂、远志(去心,炒)、当归(酒拌)各八分,麦门冬(去心)五分。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食
与阳相对的一类事物或性质。参见阳条。
病证名,指小儿四肢痉挛的病证。清·吴鞠通《解儿难》分痉病为九大类,即寒痉、风温痉、温热痉、暑痉、湿痉、燥痉、内伤饮食痉、客忤痉、本脏自病痉。分详各条。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赤瓟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石榴皮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即蛭食,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