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中药志》。为矮陀陀之别名,详该条。
婴儿出生后,左右顶骨与额骨形成的菱形骨间隙。参见囟条。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四。多因邪热灼肾而致。症见少腹急痛,尿时排出白色粘液。宜内服大建中汤。
即解部学的听小骨。有槌骨、砧骨、镫骨,左右合计共六块。详各条。
骨名。鼽与顺通。即颧骨。《素问·气府论》:“鼽骨下各一。”
①《说文》:“目童子也。”指瞳神。详该条。②指眼珠。《景岳全书》卷二十七:“龙木禅师曰‘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参见目珠条。
即肝火的实证。参肝火、肝火上炎各条。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即三十六丁。见该条。
病证名。出《灵枢·经脉》。多由肝肾血虚,阴血不能濡养毛发所致。其证毛发枯燥不润泽。治宜滋阴养血,佐以清热。内服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①《灵枢经》篇名。天年,即天赋之年岁。本篇从先天禀赋和后天发育,指出了寿夭与精神、气血、脏腑等方面的关系,并分别论述了生命过程中各阶段的生理变化。②即天寿。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