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温热病过程中,阳热亢极的一种重危证候。《伤寒绪论·厥晕》:“温病热病,温毒阳毒,邪热内结,胸满痰盛,或当下失下,以致阳热亢极,忽然手足厥冷,口噤咬牙,昏晕,须臾复甦。……承气合解毒,或凉膈双解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桑椹,详该条。
又称清营泄热。是清除热性病邪在营分的治法。热邪入于营分,症见高热、烦躁、夜睡不安、舌绛而干、脉细数、口渴不甚,可用清营汤,清营解毒,泄热养阴。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发于大腿内侧的附骨疽。详附骨疽条。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蓬子菜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1877~1962年【介绍】:现代医家。四川奉节人。早年学习文学,后改习医学,从二十多岁开始行医,有较丰富的医疗经验。解放后,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并任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著有
①指少阳。《素问·阴阳类论》:“一阳者,少阳也。”《素问·经脉别论》:“少阳独至者,一阳之过也。”②三阳经联合之称。《素问·阴阳离合论》:“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
指肺络被火热病邪所伤,引起咳血或咯血的病变。有实热、虚热之分。实热属新病,多因外邪郁而化热,热伤肺络,症见咯血量多、发热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虚热多属慢性,平素肺肾阴亏,虚火灼肺所致,症见咯血量少,
三十种脉象。出滑寿《诊家枢要》。即浮、沉、迟、数、虚、实、洪、微、弦、缓、滑、、长、短、大、小、紧、弱、动、伏、促、结、芤、革、濡、牢、疾、细、代、散脉。
治则之一。指治疗立法,切忌攻伐已经虚弱的正气。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故对于气血不足,机能衰退的虚证,不宜用泻法或攻法,以免重伤元气而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