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泻圆补方

泻圆补方

刺法用语。《灵枢·官能》:“泻必用员(圆):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入)而徐出,邪气乃出,伸而迎之,摇大其穴,气出乃疾。补必用方:外引其皮,令当其门,左引其枢,右推其肤,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静,坚心无解(懈),欲微以留,气下而疾出之,推其皮,蓋其外门,真气乃存。”泻法多用旋转针的方法,利于祛邪;补法要端端正正,多不转动,有利于扶正。

猜你喜欢

  • 沈氏血癥丸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方。五灵脂、大黄、甘草梢、桃仁泥各五钱,牛膝四钱,官桂二钱,延胡索、当归身各六钱,三棱、莪术、赤芍药、川芎各三钱,琥珀、乳香、没药各一钱,生地黄七钱。为细末,酒煮米糊为丸

  • 玉翳浮睛

    病证名。《古今医统》:“此因热郁不退,使生白膜,如玉凝睛,或痛或肿,久则满睛失明。”即玉翳遮睛,详该条。

  • 麻疹险证

    通常指麻疹患者邪盛正衰、麻毒内陷而出现的各种险恶证情。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如麻疹透发不顺,可能转为险证。主要病变在肺,对肺的危害最大;如邪毒陷肺,肺气闭郁,则出现肺炎喘嗽。清·马之骐《疹科纂要》:

  • 阴虚吐血

    病证名。见《医学心悟》。指肾阴亏虚,肝火炽盛所引起的吐血。治宜壮水制火而滋其化源。《血证论》卷二:“色欲过度,阴虚火旺,其证夜则发热,盗汗梦交,耳鸣不寐,六脉细数芤革。宜地黄汤加蒲黄、藕节、阿胶、五味

  • 脾善

    外科病五善之一。口唇滋润,衾帏气香(指无臭气),饮食如常,脓黄肥厚者为脾善(见《外科正宗》)。

  • 瞳仁焦小

    病证名。见《一草亭目科全书》。即瞳神缩小。详该条。

  • 地蒲壳

    见《苏州本产药材》。即蒲种壳,详该条。

  • 脾虚久嗽

    证名。脾气虚弱而引起的咳嗽。《证治准绳·幼科》:“脾虚亦能作嗽。”小儿脾常不足,易为乳食所伤;脾伤则运化失职,而使湿化成痰,痰湿交阻,肺气失宣则咳嗽。其症多伴有久嗽,痰多,食纳不佳,腹胀,便溏,面黄肌

  • 吊瓜

    ①见《浙江中药手册》。为王瓜之别名。②见《中医杂志》(12):812,1958。为桃南瓜之别名。各详该条。

  • 臀骱

    关节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髋关节,详髀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