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长庚
【介绍】:
参见沈应善条。
【介绍】:
参见沈应善条。
脱证之一。《张氏医通·脱》:“下脱者,多缘房劳伤精。其人翕翕少气,不能饮食,大便滑泄无度,小便清利倍常,或梦寐走泄,昼夜遗精,或精血并脱,不能自主。”
见《本草品汇精要》。即青皮,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红汗。指急性热病在高热无汗的情况下,未发汗而忽然鼻衄不止,衄后反热退身凉,起到了汗出而解的同样作用,故称自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脏腑惊证之一。出《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五绝之一。见《金匮要略·杂疗方》。《诸病源候论·中恶病诸候》:“以绳物系颈自悬挂致死,呼为自缢。若觉早虽已死,徐徐捧下,其阴阳经络虽暴壅闭,而脏腑真气,故有未尽,所以犹可救疗,故有得活者。若见其悬挂,
病名。出《外科百效全书》卷三。即上发背。见该条。
出《开宝重定本草》。又名蒻头。为天南星科植物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的块茎。分布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甘肃、陕西等地,多为栽培。辛,温,有毒。化痰散结,行
病名。《疬科全书》:“环颈破烂,臭秽不堪,久不收口。此乃根本虚极,气血两亏之症,名真元虚损疬。”宜内服加减补天大造丸,外用羊屎散敷搽患处。
淖,滑润之意;泽,作濡润解。即濡润流利。《素问·离合真邪论》:“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灵枢·刺节真邪篇》:“脉淖泽者,刺而平之。”《灵枢·决气》:“淖泽注于骨。”
指进、出针时配合病人呼吸来分别补泻的方法。《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