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清·叶其蓁《女科指掌·调经门》。即经行后期,详该条。
《奇效良方》卷二十二方。前胡、人参、官桂、茯苓(去皮)、柴胡、炒桔梗、黄芩(去黑心)、生地黄、旋覆花、炙甘草、玄参各一两,麦门冬(去心)、半夏(洗七次)、白术各一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炒)二两。为
见《广西植物名录》。为水田七之别名,详该条。
指手足阳经中脉气流行出入的部位。《灵枢·根结》:“足太阳根于至阴,溜于京骨,注于昆仑,入于天柱、飞扬也;足少阳根于窍阴,溜于丘墟,注于阳辅,入于天容、光明也;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足三里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雄黄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二十七。即加味肾气丸,见该条。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黑骨头之别名,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白苏叶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表里同病之一。见《万病回春·伤寒总论》。指肌表营卫和脏腑气血俱见邪实症象者。详实证、表实证、里实证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鸡肫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