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沆瀣(xiè 谢)丹

沆瀣(xiè 谢)丹

幼幼集成》卷二方。原名集成沆瀣丹。川芎(酒洗)、大黄(酒洗)、黄芩(酒炒)、黄柏(酒炒)各九钱,黑牵牛子(炒,取头末)、滑石连翘、炒赤芍药各六钱,薄荷叶枳壳(麸炒)各四钱五分,槟榔(童便洗、晒)七钱五分。为细末,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至二丸,茶水化服。功能清热解毒泻火导滞。治小儿胎毒胎黄面赤目闭口疮痄腮喉痹乳娥,身体壮热斑疹丹毒小便黄赤大便闭结等症。方中黄芩清上焦之热;黄柏清下焦之热;大黄清中焦之热,并导三焦郁火;槟榔、枳壳行气利痰;川芎、薄荷引头面风热,从高而下趋;连翘解毒除烦;赤芍药调荣活血;牵牛子利水舒郁;滑石抑阳火而扶阴,又能引邪热从小便而出。

猜你喜欢

  • 六腧

    指六腑所属阳经的井、荥、俞、原、经、合等六个特定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六府六腧,六六三十六腧。”

  • 暑搏血崩

    病证名。多因暑邪客于冲任胞宫,血难停留而致突然经血崩下。症见血色深红,质稀,量多如注,面赤或垢,身热口渴喜凉饮。治宜清热祛暑,凉血止血。方用单芩心丸,或益元散加百草霜。

  • 血脱气脱

    亦称气随血脱。由于出血过多,气失依附,导致阳气虚脱。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等症。相当于出血性休克,治疗应根据血脱先益气的原则,急宜补气以固脱。

  • 水底捞月

    小儿推拿方法。用于治疗发热等症。操作方法有:①先掐总经,清天河水,滴一点水于劳宫处,用手扇几下,再滴一点水于总筋处,然后用屈曲的中指节往右运劳宫穴,并以口吹气,随吹随运。《小儿按摩经·手诀》:“先清天

  • 太阴

    ①经脉名称之一。包括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与阳明经互为表里。《素问·阴阳离合论》:“广明之下,名曰太阴”。本经多血少气。因位于三阴经的最表层,故有“太阴为开”之说。②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位于

  • 虎须疔

    病名。《疡医准绳》卷二:“虎须疔生于唇下。”证治同人中疔。

  • 妊娠子烦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即子烦。详该条。

  • 息鸣

    症候名。指呼吸时有哮鸣音。《素问·气交变大论》:“咳喘息鸣。”

  • 某些疾病的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不论因病生痰,或因痰致病,均与肺、脾二脏有关,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①指呼吸道分泌的病理产物。如热痰、寒痰、燥痰等。②指病因病证。如风痰、痰火、痰湿、痰

  • 紫霄花

    见《苏州本产药材》。即紫梢花,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