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水针麻醉

水针麻醉

针刺麻醉法之一种。是在水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麻方法。即按针麻要求通过注入注射用水或药液以刺激经络穴位达到镇痛作用而施行各种手术。目前应用于普通外科、五官科、胸外科、神经外科及各种门诊小手术,其中以甲状腺手术、五官科手术、颅脑手术效果较好。临床上各种手术均常规选取安眠2穴,并根据循经取穴的原则选取适当穴位,如甲状腺手术取安眠2天窗合谷(患侧)。麻醉开始时,先在双侧安眠2穴位注射镇静药液(杜冷丁50~100毫克及氯丙嗪12.5~25毫克混合后以注射用水稀释至6毫升)各3毫升,15~30分钟后依次在其它选定的穴位内注入注射用水,一般四肢穴位注射量为3~5毫升,躯干部穴位注射量为5~15毫升,耳穴注射量为0.1~0.2毫升,或在注射用水中加入少量杜冷丁(每10毫升注射用水中加入杜冷丁3~5毫克)。继在切口局部宽约1厘米,长超过切口两端各1厘米的范围内皮内注入注射用水。注射完毕后20~30分钟即可开始手术,如手术时间较长,可追加注射。

猜你喜欢

  • 脾绝

    五脏绝候之一。①指脾气绝出现的危重脉证。《华氏中藏经》卷上:“面青,无右关脉者,脾绝也。”《注解伤寒论·辨脉法》:“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脉经》卷四:“病人脾绝十二日死,何以知之?口冷

  • 葱豉荷米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鲜葱白一枚,豆豉二钱,薄荷四分,粳米三十粒。水煎服。治小儿伤寒初起,头痛身热,发冷无汗。

  • 楮李

    见《本草纲目》。为鼠李之别名,详该条。

  • 游火丹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丹发头面或下肢或腰腹部,红赤肿热,流散无定,其色光亮,其热如火为特点。治宜疏风、清热、凉血、解毒。内治法同丹毒;外治用白海蜇皮洗净拭干,包扎患处,至蜇皮枯黄,即另换一张

  • 赤鼻

    病证名。①小儿鼻色赤,乃脾胃实热,治宜清脾泻热;用泻黄散。如只微赤,则为脾胃虚热;宜异功散加升麻、柴胡治之(《证治准绳》)。参见鼻条。②见《中医外科概要》。即酒齇鼻,详该条。

  • 善怒

    证名。又称喜怒、怒。指容易发怒甚至无故自怒之症。《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肝实气滞者,善怒而胁痛腹满。治宜疏泄,用香甘散、生铁落饮、柴胡疏肝散、四磨汤等方。血少肝燥者

  • 子龙丸

    即控涎丹,见该条。

  • 宋人医方三种

    书名。系《史载之方》、《全生指迷方》和《洪氏集验方》三书的合刊。建国后有排印本。见各该条。

  • 气冲

    ①经穴名。代号sT3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气街。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下5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素问·刺热篇》王冰注)。一说“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 素天

    天象之一。指白色的云气。《素问·五运行大论》:“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谓白色的云气横亘于亢、氐二宿和昴、毕二宿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