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花
即水痘,详该条。
即水痘,详该条。
指心阴耗损太过。热性病久热伤阴,或虚损病阴虚火旺,均能大量消耗血液中营养物质。主要证候有消瘦、夜热、心烦、易汗,舌绛,脉细数等。治宜养阴清热。
【生卒】:?~1700?【介绍】:清代医家。字惠源,号浩然子。江苏华亭(先世本河汾人,后卜居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曾迁居吴县。博通儒理、天文等学。受明末西方天主教教士传入之西方性理学(主要是生理学
骨名。见《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又名柱骨。参见柱骨条。
冲,深也。指色泽深沉晦浊。《灵枢·五色》:“冲浊为痹。”张景岳注:“痹病在阴,肉骨受之,故色冲而浊。”
《素问》篇名。本篇解释用针的道理,故名。内容从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说明针刺治疗有一定的法则,要按病的程度不同,确定九种针的用法。文中还解释了针感、候气和出针等问题。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头面有风冷传入,其脉令龂齿间津液化为脓汁,血气虚竭,不能荣于齿,故齿根露而挺出。”治宜益气补血。可选用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等加减。参见牙
出《神农本草经》。为浮萍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又名《轩辕逸典》。清代著作,不著撰人。本书专论痘疹,托名唐·蓝采和注释。内容分为原痘、格三(指治痘的三个阶段),脏腑、传经、发热、报痘、点论、胀论等8篇。主要论述痘疹病理,未载医方。据“蓝采和序
见证治百问条。
病证名。《竹林女科证治》:“此因痰在胸脘,阻隔米谷,不能下胃,急服乌梅丸化其痰涎,后服九仙夺命丹(豆豉、木香、陈皮、山楂、草果、枳壳、茯苓、厚朴、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