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酒毒发疽。由过饮酒,膏粱厚味积毒所致;此病多发于脊背,初发如弹,次大如拳,皮色不变,坚硬如石,时麻时木,疼痛剧烈,可伴见全身拘急,二便涩滞,及头面手足虚肿,泄泻似痢。初宜
见《本草纲目》卷三十五下巴豆。因形似荷花瓣或圆钱形,故名。即体癣。
舌根部白苔,尖见黄苔。为邪在半表半里,或初入阳明里证。半表半里证用和解法。偏于阳明里证,用清热缓下(见《伤寒舌鉴》)。
见《广西中草药》。即四方藤,详该条。
【介绍】:战国时医家。详见子阳条。
【介绍】:见陈梦雷条。
见《本草集要》。即月经之血。
即直接灸。详该条。
见《中国植物图鉴》。为石莼之别名,详该条。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枸杞叶之别名,详枸杞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