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藏经》。又名两手撮空。详该条。
出《庚辛玉册》。为瓦松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宗撮精、折肱漫录合刊条。
【介绍】:元代医生。与孙永贤合著《永类钤方》。
指雷火之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
见《本草纲目》。为山慈姑之别名,详该条。
即枕骨。又名后山骨。详后山骨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离为内眦,络通小肠之腑,脏属于心……,心与小肠相为表里,主会通水火,下济上行,品物咸章,曰虚灵廓。”其意指心与小肠具有交通水火,
出《濒湖集简方》。为棕榈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活法机要·心痛证》:“大实心中痛者,因气而食,卒然发痛,大便或秘,久而注闷,心胸高起,按之愈痛,不能饮食。急以煮黄丸利之,利后以藁本汤去其邪也。”参见心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