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LI7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蛇头,逆注。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郄穴。位于前臂背面,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距阳溪穴5寸处。(《医学入门》)。另说“在腕后,少士五寸,大士六寸。”(《针灸甲乙经
指肺气失却清肃下降功能的病机。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如病邪犯肺(包括外感、内伤等各种病因),影响清肃下降,可出现咳嗽、痰多、气促、胸膈胀闷等证候。久患咳嗽的病人,肺气损伤,肃降失常,可进一步导致肺气上逆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病名。指因食滞、痰积所致的咳嗽多见于小儿。《症因脉治》卷二:“食积咳嗽之症,每至五更嗽发,嗽至清晨,或吐痰味甜,胸前饱闷。”脉洪大或沉滑,方用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石膏泻白散加枳桔等。参见食咳、痰积
又称内实。①指外邪化热入里,结于胃肠,出现壮热、烦渴、腹痛、便秘等腑实证候。②泛指人体内部气血郁结、停痰、食滞、虫积等。
书名。12卷。明·江瓘编辑,其子应宿增补。成书于1552年。后经清乾隆年间魏之琇等重校,即今流通本。全书集录明以前历代名医治案,按病证分类编纂。分205门,包括急慢性传染病及其他内科杂病,外、妇、儿科
证名。指筋痿。《医宗必读·痿》:“肝痿者,筋痿也。”详筋痿条。
证名。出《灵枢·经脉》。憺,通惮,震动之意。指心剧跳不安之状,属心悸之重症。详怔忡条。
证名。指手太阴,手少阴经经气逆乱的病候。《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又:“心,手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
指用器械剖割尸体以了解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形态、位置、构造及其相互关系。我国在两千多年前已开始有解剖知识。《灵枢·经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