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挱(suō 梭)
即按摩。参见摩娑条。
即按摩。参见摩娑条。
阴陵泉、阳陵泉两穴的合称。《针经指南·标幽赋》:“二陵、二蹻、二交,似续而交五大。”杨继洲注:“二陵者,阴陵泉、阳陵泉也;二蹻者,阴蹻、阳蹻也;二交者,阴交、阳交也。续,接续也。五大者,五体也。言此六
在颊部的后方,耳根前方的部分。《灵枢·五色》:“蕃者,颊侧也。”
病证名。属火冲眩晕之一。《症因脉治·内伤眩晕》:“真阳不足,虚阳上浮,亦令人头目冒眩之症,此命门真火不足,而为虚阳上浮眩晕之症也。”宜用八味肾气丸等方。详火冲眩晕、阳虚眩晕等条。
疟疾的一种。《诸病源候论·痰实疟候》:“痰实疟者,谓患人胸鬲先有停痰结实,因成疟病,则令人心下胀满,气逆烦呕也。”详痰疟条。
《类证治裁》卷八方。川芎、当归、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水煎服。治食癥,脾气虚,血不行者。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芒种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狗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原有舌苔突然剥脱的舌象。即光剥舌,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为白膜蔽睛之俗称,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六棱菊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