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由于性急多怒,因郁而气血俱热,以致热灼伤津,阴血枯竭而患经闭不行。治宜清热解郁。方用四物汤加黄芩、黄连、柴胡、香附。
见隔姜灸条。
书名。3卷。清·郭志邃撰于1675年。作者鉴于痧胀病症发病多、传变快,治不对症,命在须臾,遂搜求前人有关学术经验,总其大纲,撮其要领。上卷列痧胀发蒙论、痧胀要语及痧胀脉法;中卷、下卷结合实际治例,叙述
秋令收敛之气。《素问·气交变大论》:“收气不行,长气独明。”
鬲,通隔。即噎膈。出《素问·大奇论》。详噎膈条。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症与眼弦赤烂同,参见该条。
见《药品化义》。为黄芩之老根,详该条。
出《徐表南州记》。为补骨脂之别名,详该条。
见《备急千金要方》。为大黄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称伤胃吐血。《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伤胃者,是饮食大饱之后,胃内冷不能消化,则便烦闷强呕吐之,所食之物,与气共上冲踧,因伤损胃口,便吐血色鲜正赤是也。”详伤胃吐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