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头菜
见《浙南本草新编》。为鹧鸪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南本草新编》。为鹧鸪菜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八方。远志、白芍药、黄芪、白术各一两半,熟地黄、人参、五味子、川芎、当归、山药各二两,陈皮八钱,茯苓七钱,生地黄五钱,山茱萸四钱。为细末,炼蜜为丸服。功能补肝血。治筋极,数转
《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寒水石、石膏各八两,青黛四两。为细末,蒸饼七个,水调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食后开水化服,或细嚼生姜汤送下。治五脏积热,毒气上攻,咽喉肿痛,赤眼壅肿,头面发热,唇口干燥,两颊
圆,通员。即员利针。详该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竹叶椒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即四肢肿。《医林绳墨》卷五:“肢肿者,四肢作肿也。盖四肢者,脾之脉络也。脾有所郁,则气血不调,以见四肢作肿,大率滞于血者,则痛肿难移,滞于气者,则俛仰不便,行血宜芎归汤加丹皮、白芷、秦艽、续断;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四。即香砂宽中汤作蜜丸。治证同。见香砂养胃汤条。
见汇刊经验方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应雄。东川(属四川)人。长于推拿术,撰《推拿广意》(后经陈紫山重订)。以图解讲述诸穴脉,并附歌诀;列述诸病证及推拿法的应用方,包括手术外治、内服药等,流传较广。
病名。见《喉痧正的》。即喉痧。清·叶天士云:“雍正癸丑年间以来,有烂喉痧一症,发于冬春之际,不分老幼,遍相传染。发则壮热烦渴,密肌红,宛如锦纹,咽喉疼痛肿烂,一团火热内炽。”参见烂喉痧条。
病证名。由阴维脉经气异常所致。《难经·二十九难》:“阴维为病,苦心痛。”《脉经》卷二:“诊得阴维脉沉大而实者,苦胸中痛,肋下支满心痛。诊得阴维如贯珠者,男子两胁实,腰中痛,女子阴中痛,如疮状。”《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