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属低级官员,官阶从七品。
感受疫毒所致的一种病证。《金匮要略·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本证类似后世所称之温疫、温毒发斑,以其面赤而称“阳毒”。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大青根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脏气法时论》。同。膝以下的足胫部分。
病证名。即产儿额先露。清·周纪常《女科辑要》:“名仰顶生者,谓额角已露,顶却向后。”
十二经别之一。出《灵枢·经别》。即足太阳经别,见该条。
【介绍】:见王清任条。
出《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即临产。详该条。
见《黑龙江中药》。为松萝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1843~1905【介绍】:清末医家。字聿青。江苏无锡人。专心研究医术,晚年移居上海,1897年撰《张聿青医案》(1918年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