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便频数

小便频数

证名。《张氏医通》卷七:“脬气不足,小便频数,昼甚于夜者,缩泉丸;或时清利过多,或时频数赤涩者,旧用萆薢分清饮,多不应,改用加减八味丸,效;若夜起小便多者,八味丸五味子;数而少为实热,宜渗之,五苓减桂加滑石甘草;数而色黄,虚热也,宜滋阴六味丸;数而多,色白体羸,为真阳虚,升气少降气多,须补右肾相火,八味丸加补骨脂鹿茸。”《明医杂著》卷三:“盖膀胱火邪妄动,水不得宁,故不能而频数来也。故年老人多频数者,是膀胱血少,阳火偏旺也,治法当补膀胱阴血,泻火邪为主,而佐以收涩之剂,如牡蛎山茱萸、五味子之类。……若小便频数或劳而益甚,属脾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五味子。”若妇人小便频数,量少急迫,腹部觉胀,为肝郁气结,治宜舒肝理气,用逍遥散。如小便频数涩痛者,为淋症;小便频数量多,或尿如脂膏,或多饮、多食,为消渴病。各详见该条。

猜你喜欢

  • 脐痈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又名脐痈毒。生于脐中之痈肿,系由心脾湿热火毒流入小肠经,或脐部搔抓染毒而成。症见脐部肿突,皮色或红或白,红则清解,以外痈治之;若色白宜隔蒜灸之;初起服仙方活命饮加升麻;便

  • 回头草

    见《滇南本草》。为草血竭之别名,详该条。

  • 髦(máo 毛)

    ①下垂至眉的长发。《灵枢·经脉》:“血不流,则髦色不泽。”②颠棘之别名。《尔雅·释草》:“髦、颠棘。”郭璞注:即天门冬。

  • 转丸脉

    即转豆脉。详该条。

  • 天花精言

    书名。6卷。清·袁句撰。刊于1755年。卷1~3专论痘疹的治疗;卷4为痘疹图说;卷5论药性;卷6备用诸方,共录验方11首。此书又有4卷本,名《痘症精言》,内容略有增补。

  • 土虺蛇

    见《普济方》。为蝮蛇之别名,详该条。

  • 脾毒痢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感受暑热之毒而致的痢疾。夏暑之时,饮食不洁,生冷不禁,暑热之毒犯及胃肠,而成下痢。其症发热烦渴,腹痛,里急后重,痢下频作。治宜清暑解毒。如白头翁汤加人苋,或香连丸、黄连香薷饮,

  • 腰俞

    经穴名。代号DU2。出《素问·缪刺论》。别名背鲜、髓空、腰户,腰柱,髓俞。属督脉。位于骶部,第四骶椎下,当骶管裂孔中。布有尾骨神经分支和骶中动、静脉分支。主治腰脊痛,便血,泄泻,痔疮,月经不调,癫痫,

  • 活应痛丸

    《卫生宝鉴》卷十五方。狗脊六两半,苍术十两,香附十二两,陈皮九两,没药一两二钱,威灵仙三两,草乌二两半。为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温酒或热水送下,不拘时服。治风湿为病,血脉凝滞,腰腿

  • 燥矢

    证名。矢通屎。又称燥屎。指燥结的粪便。多因胃肠实热内结,津液被耗而致。《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治宜急下存阴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