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滇南本草》整理本。为蓝花参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著《累用经效方》。
隧:经隧(络)。即经穴。《十四经发挥》:“其隧穴之周于身者,六百五十有七。”
出《本草拾遗》。为辛夷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经疏证条。
即喉咙。俗称嗓子。详喉条。
病证名。出《卫生宝鉴》。指眉间生疮。由小儿胎热上蒸而生。症见眉间生疮如,流脂成片,瘙痒不已。外用五倍子、生白矾研细,麻油调敷。并可内服清热解毒、消风止痒之剂。
病证名。又称伤湿眩晕。《东医宝鉴·外形篇》:“湿晕,冒雨伤湿,鼻塞声重而晕,宜芎术汤。”湿晕有寒湿、湿热之分。详寒湿眩晕、湿热眩晕条。
即温经汤第三方,见温经汤条。
亦称假苔。舌苔被食物或药物所染,改变原来苔色。如食橄榄、杨梅可染为黑苔,食枇杷可见黄苔。望舌时须加以注意,排除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