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①指足太阳膀胱经之脉。《素问·刺腰痛论》:“解脉令人腰痛,痛而引肩,目然,时遗溲。”王冰注:“解脉,散行脉也,言不合而别行也,此足太阳之经。”以其脉如绳之解股,故名。②指络脉。张志聪注:“解脉者,散行
八种治疗方法。见《医学心悟》。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这是前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通过八纲辨证,概括对多种病证的治疗,制订出来的基本方法。一般来说,病邪在表用汗法;病邪在里、在上属实用吐法;在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婴儿论》2卷,已佚。
书名。又名《良朋汇集》。5卷。清·孙伟撰。刊于1711年。本书是验方汇编的一种,内容包括临床各科。分为中风、伤气、中寒、瘟疫等132门,约1600余方。现存刊本另有4卷本、6卷本和12卷本,内容大致相
《症因脉治》卷三方。酸枣仁、远志、当归、茯神、白芍药、麦门冬、龙眼肉。水煎服。治虚烦不得卧,真阳不足,心神失守者。
病名。又称伏气温病。《伤寒论·平脉法》:“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成无己注:“冬时感寒,伏藏于经中,不即发者,谓之伏气。”(见《注解伤寒论》)伏气之说源出《内经》。如《
病证名。亦称溢乳。小婴儿呕乳,无其他症状,往往是由于小儿贲门松弛,乳母哺乳方法不当,以致有时在哺乳后有少量乳汁倒流出口腔而出现呕乳。《幼科发挥》:“初生小儿,胃小而脆,容乳不多,为乳母者,量饥而与之,
《增补万病回春》卷五方。枳壳、天花粉、荆芥、薄荷各五分,黄连、牛蒡子各八分,连翘一钱,栀子六分,甘草三分,灯草十根。水煎服。治舌下肿如核大,取破出黄痰,已痊而复发者。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少林内功》。两手屈肘仰掌置于两腰处,徐徐向上举,掌心朝上,指尖相对,再缓缓向两侧分开,同时上身向前俯,两掌渐渐合拢、相迭,掌背尽量靠地,然后上身起立,两掌如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