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变化。《素问·至真要大论》:“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
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脏腑惊证之一,详脏腑惊证条。
面颊上的微窝,俗称酒窝或笑靥。
指十四种针刺的基本手法。见金·窦杰《针经指南》。即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扪、摄、按、爪、切等十四种。后世医家继承了窦氏的学说,并各有体会和发挥。如明·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爪而切之
出《太平圣惠方》。又名天吊风。惊风的一种证型。大多出现于大病、久病之后,但也有因小儿体弱,一病就成慢惊者。临床以发病缓慢,无热,抽搐时发时止,缓而无力为其特点。《证治准绳·幼科》:“慢惊之候,或吐或泻
【介绍】:宋代医僧。江西九江人。得名医庞安时之传,精医术。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桃仁红花汤,见该条。
①出《本草图经》。为莲子心之别名。②出《名医别录》。为野菊之别名。各详该条。
同伐肝。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落地生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