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婴儿

婴儿

气功隐语,指心血。②炼丹术语,指铅。③初生儿称婴儿。马王堆汉墓帛书载有“婴儿索痉。”《古今医鉴》:“初生者曰婴儿,三岁者曰小儿,十岁者曰童子。”《寿世保元》以半岁至二岁内为婴儿。临床上,以出生后一周岁内者为婴儿。其机体特点,《灵枢·逆顺肥瘦篇》:“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参见小儿发育条。

猜你喜欢

  • 发表温经

    汗法之一。解表药与温通经脉药物并用,以散邪温经的治法。如患者平素阳虚,感受风寒,邪入经络,气血运行不利,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腰腿痛,手足凉,苔白,脉濡,用当归四逆汤,发表温经散寒。又如治疗少阴兼太

  • 虚陷

    证名。见《疡科心得集》卷上。为疮疡陷证之一。多见于有头疽生肌收口期。因素体脾肾阳虚,加之患疮疡耗伤气血所致。证见:疮口腐肉脱尽而疮面肉芽色淡,状如镜面,胱白板亮,新肉不生,经久不敛,不知疼痛,伴见形寒

  • 杨波叶

    见《福建中草药》。为白鱼尾之别名,详该条。

  • 心虚

    出《素问·脏气法时论》。泛指心之阴、阳、气、血不足的各种病证。一般症状为心悸,心痛,怔忡,气短,健忘,易惊,心中闷闷不乐,睡卧不安,面色不华,自汗,盗汗,肢麻,舌淡胖嫩,或嫩红,脉虚或促或结或代。参见

  • 舌下穴

    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舌下穴侠舌两边,针治黄疽等病。”位于舌两侧缘,舌伸出口外,正对口角处。主治黄疸,急喉风,喉蛾痧等。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 婴童类萃

    儿科著作。明王大纶撰。3卷。刊于1622年。此书重点阐述婴童常见疾患,如变蒸、撮口、脐风、胎毒等病证之辨证论治。卷末附治杂症日用补遗方。作者觅古探今,备考先贤之论,使后学者临证能按症索方,随宜投剂。选

  • 天瞿

    经穴别名。《千金翼方》卷27:“上气气闭,欬逆,咽冷,声破喉猜猜,灸天瞿五十壮,一名天突。”后《针灸聚英》等书列作天突穴之别名,见该条。

  • 臂少阴脉

    经脉名。即手少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臂少阴脉:循筋兼(廉),出臑内下兼(兼),出夜(腋),奏(凑)胁。其病:肋痛。诸病此物者,皆灸臂少阴脉。”又:“臂少阴脉:起于臂两骨之间,之下骨上廉,筋之一,出

  • 咽生白点

    病名。多由素体阴虚,操劳太过,虚火上炎薰灼咽喉所致。症见咽喉干燥疼痛,两边生白点,三、五集簇,白而光亮,形似珍珠,但并无形寒身热,此点与白喉迥异。治宜滋阴清热。可选用清咽润燥汤、养阴清肺汤、知柏地黄汤

  • 口软

    病证名。口唇为脾所主。多由小儿乳食不足,脾胃气虚所致。症见唇色淡白,咀嚼无力,时流清涎。治以补脾为主。宜扶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