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理例》卷一。即左右串。见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俗云眼大头为内眦。”详内眦条。
①五疳之一。又名骨疳、急疳。多系先天不足,禀赋虚弱,患有解颅、鹤膝、五迟等病;复因嗜食甘肥,不知节制,以致脏腑伏热,津液耗伤,日久肾阴枯涸而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载肾疳“其候上热下冷,寒热时作,齿断
病证名。见《世寿保元》卷六喉痹篇:“声哑,失音不出,用猪板油切烂入蜜,重汤煮熟,食之。”即喑。详喑条。
出《肘后备急方》。为槐白皮之简称,详该条。
见医学切要全集条。
【介绍】:隋代医家。撰《崔氏食经》4卷。《医心方》、《证类本草》等多引用。
败坏之血。参恶血条。
亦称胆虚、胆虚气怯。病后气虚,内脏功能失调所致。证见虚烦不眠,易惊恐心悸,口苦多疑虑,常叹息。《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胆气不足,其气上溢而口苦,善太息,呕宿汁,心下澹澹,如人将捕之。”治疗常
【介绍】:见李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