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口脉三部之一。详寸关尺条。
见《草药手册》。为破骨风之别名,详该条。
是金石类药品经过升华提炼制成的升丹、降丹的总称。
病证名。见《目经大成》卷二。即粟疮。详该条。
运气术语。三阴三阳分司六气,其中阳明属燥金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阳明司天,其化以燥。”
经外奇穴名。《太平圣惠方》:“小儿胎疝,卵偏重者,灸囊后缝十字文当上三壮。”《奇效良方》列作奇穴,名囊底穴。位于男性阴囊后十字纹中。主治肾脏风疮,小肠疝气,偏坠,阴囊湿痒,睾丸炎等。艾炷灸3~5壮;或
病名。痰饮眩晕的别称。《循经考穴编·足少阳之经》:“痰饮头晕,呕吐不已,恶闻人声,名曰醉头风。”详痰饮眩晕、痰晕条。
病名。又名产后厥逆。明·赵贞观《绛血丹书》:“凡产用力过多,劳倦伤脾,孤脏不能注于四旁,故足冷而厥气上行。经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是也。宜用加参生化汤,连进二剂,则血旺,而神复厥自止矣。”
病名。为生于脑后发际正中的有头疽。出《集验背疽方》。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其虚证又称为脑烁。患部系督脉、膀胱经之循行处,多因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车前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