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清代文人。字东亭。浙江会稽人。辑家藏及所搜集之医方于1734年编《惠直堂经验方》一书,包括验方900多首,另附治疗怪症、急救、救荒等方,总计1000多首。
【介绍】:宋代儿科医生。字道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撰有儿科专书(疮疹诀》。
见《药材学》。为白豆蔻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脱臼,详该条。
见《甘肃中草药手册》。为猪毛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清·汪嘉谟《胎产辑萃》:“三十后适人者,谓之晚嫁。盖少嫁则筋骨软,故产门易开;晚嫁则筋骨坚强,所以难产。”临月可服苧麻根饮(苧根、人参、陈皮、生地、炙草、乌梅肉,水煎服)。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指小儿壮热惊厥而啼,为热邪炽盛上窜于心,灼伤阴液而成。临床常兼有面黄颊赤,神志恍惚不宁。治宜清热安神。用钩藤散。
①出《滇南本草》。为地瓜藤之别名。②见《湖南药物志》。为菍地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