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天行赤眼

天行赤眼

病名。又名天行赤热症、天行暴赤朱炎猛旭,俗称红眼病。《银海精微》:“天行赤眼者,谓天地流行毒气,能传染于人,一人害眼,传于一家。”系风热毒邪,时行疠气所致。本病暴发眼睑白睛红赤浮肿,痛痒交作,怕热羞明眵泪粘稠,甚至流淡红血泪黑睛生翳等。传染性强,能造成广泛流行。相当于今之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治法内治宜清热散邪,解毒凉血。可选用驱风散热饮子龙胆泻肝汤加减;外治:用蒲公英煎水薰洗,滴10%千里光眼液。因本病传染性强,应注意预防。对患者使用的手巾,面巾及接触过的器具要隔离消毒。

猜你喜欢

  • 牛皮胶

    出《本草图经》。即黄明胶,详该条。

  • 气绝

    古病名。指十二经脏气衰竭败绝的疾患。《难经·二十四难》:“手足三阴三阳气已绝,何以为候,可知其吉凶不?……三阴气俱绝者,则目眩转目瞑,目瞑者,为失志,失志者则志先死,死即目瞑也。六阳气俱绝者,则阴与阳

  • 手阳明经病

    即大肠经病。十二经病之一。《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慄不复。”

  • 小儿听声法

    闻诊方法之一,听小儿啼哭、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了解疾病的原因和疾病的寒热虚实。如啼哭声高且尖,忽缓忽急,时作时止,多有腹痛;若哭声嘶哑,呼吸不利,多因咽喉肿痛;语言沉静微弱为虚寒,声噪扰而洪亮,多

  • 小升丹

    《疡医大全》卷七方,又名三仙丹。水银一两,明矾、火硝各一两二钱。为末,入锅内,用瓷碗一具(先用生姜片擦碗内外,以防碗炸)盖定,碗口以潮皮纸捻挤定,碗底用泥封固,炭火炼制,约三炷香,停火候冷,刮下碗内药

  • 多眠

    证名。同多卧。《类证活人书·问多眠》:“多眠有四证,有风温证,有小柴胡证,有少阴证,有狐惑证。病人尺寸脉俱浮,头痛身热,常自汗出,体重,其息必喘,四支不收,默默但欲眠者,风温证也。风温不可发汗,宜萎蕤

  • 肌肉蠕动

    证名。出《素问·调经论》。指肌肉动如虫蠕的感觉。多因风湿、热伤脾,卫气不荣肌肉所致。《医学入门》卷一:“脾受风湿则卫气不荣而肌肉蠕动。……脾热者,色黄而蠕动也。”《奇效良方》卷二:“风热壅实,上攻头面

  • 阳复

    阳气来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阳复化,民病热于中。”

  • 癫痫

    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①即痫病。又名风眩。古代癫、痫二字通。《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十岁以上为癫,十岁以下为痫。”参见痫条。②癫证与痫证的合称。癫,指精神错乱一类疾病;痫,指发作性的神志

  • 倪洙龙

    【介绍】:明代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继父倪朱谟之医业,仍在当地以医闻名。纂有《伤寒汇言》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