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假蒟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菊苣之维吾尔族名,详该条。
古病名。指十二经脏气衰竭败绝的疾患。《难经·二十四难》:“手足三阴三阳气已绝,何以为候,可知其吉凶不?……三阴气俱绝者,则目眩转目瞑,目瞑者,为失志,失志者则志先死,死即目瞑也。六阳气俱绝者,则阴与阳
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名。其形状如刀匕,大小为古代一寸正方,故名。一方寸匕约等于2.74毫升,盛金石药末约为2克,草木药末为1克左右。
见《药材学》。为相思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字明远。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精通医术。
病名。清·汪喆《产科心法》:“产妇汗多发痉,俗谓产后惊风,实非风也,乃肝血空虚,不能荣筋,以致手足抽搐,有似中风之状,更有口噤咬牙,角弓反张,此气血大虚之恶候。”治法参见产后病痉条。
出《新修本草》。为接骨木之别名,详该条。
即肾脏。与外肾(男子外生殖器)相对而言。
【介绍】:见邹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