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亦名经水久不行发肿,月水久不行发肿。指经闭之后而发生肢体肿胀者。《叶氏女科证治》:“经闭不行,致有败血停积五脏,流入四肢作浮肿者,不可误认水气,宜调其经,经调则肿消矣,然服煎药,必须服十余剂,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四十。即狂犬啮人。详该条。
十怪脉之一。又称转丸脉。脉来去捉摸不定,如豆之旋转状。
病证名。指痰湿内停,郁久所致的发热。《丹溪心法·发热》:“湿痰发热,炒片芩,炒黄连,香附,苍术。右为末,用瓜蒌穰丸。湿痰,夜发热,以三补丸加白芍药为末。”详发热、痰积发热,痰症发热等条。
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指在产褥期的妇女。
古病名。①指风在腠理而致汗泄的病症。《素问·风论》:“外在腠理,则为泄风。”《类经·风证》:“泄风者,表不固也。”《增补内经拾遗方论·泄风》:“腠理为渗泄之门,风若中之,外不得入,内不得出,风搏汗泄,
【介绍】:见吴文炳条。
【介绍】:宋代医家。名德懋(一名德)。取师传方药及家藏方,编为《卫生十全方》12卷;附以自著论述奇形怪证的《奇疾方》1卷,共十三卷。原本散佚,今有从《永乐大典》中辑本《卫生十全方》3卷,《奇疾方》1卷
重复或累积。《素问·生气通天论》:“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介绍】:春秋时秦国名医。据《左传》记载,晋侯有病,先召巫来医治,无效。后来求医于秦,秦王派医缓为晋侯治病。医缓指出病在“膏之上、肓之下”,病重不治。后世以“病入膏肓”形容不可救药的病态或疾病,即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