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陆川本草》。为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腹胀属于腑气失调引起者。《症因脉治》卷三:“六腑腹胀之症,胸前胀满,妨于饮食,胃胀也。肠鸣而痛,濯濯有声,大肠胀也。小便时赤,小腹胀满,小肠胀也。气癃溺涩,少腹胀急,膀胱胀也,气满肤中,空空
古针具名。即镵针。《针灸大成》:“镵针……今之名箭头针是也。”
【介绍】:宋代人。撰《守论纂要》10卷,佚。
【介绍】:宋代医家。著有《黄帝素问入试秘宝》七卷,已佚。
反治法之一。即欲通利下降,反而使用升提的方法。如小便不通用宣肺提气,肺气通调,水道自利,是一种提壶揭盖的方法。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峨参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臑会,见该条。
病名。出《外科百效全书》卷三。即上发背。见该条。
六畜痫之一。《丹溪心法·证治》:“猪痫喜吐沫,以其病状偶类之耳。”即猪癫。详见六畜痫、猪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