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外取

外取

义同外治。《素问·五常政大论》:“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说明治病的手段,根据病证的具体情况,或从上治,或从下治,或从内治,或从外治,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猜你喜欢

  • 上官翼

    【介绍】:唐代人。撰有《养生经》一卷,已佚。

  • 小春花

    见《闽东本草《。为阴地蕨之别名,详该条。

  • 湿热下注

    指湿热流注于下焦。主要表现为小便短赤、身重疲乏、舌苔黄腻、胃纳不佳等。临床多见于湿热痢疾、湿热泄泻、淋浊、癃闭、阴痒、白带、下肢关节肿痛、湿脚气感染等症。

  • 蟾香散

    即金蟾散第一方,见金蟾散条。

  • 野芋头

    ①见《中药材手册》。为天南星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拾遗》。即野芋。各详该条。

  • 热汗

    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亦名阳汗。详该条。

  • 体气

    ①病名。为局部汗液带有特异臭味的一种病证。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体臭。多由湿热内郁或遗传所致。本病多发于腋下,其它如乳晕、脐窝、外阴、肛周等处亦可发生。患处皮肤分泌带有异臭的汗液,夏季较重。治疗:用

  • 白头公

    出《本草经集注》。即白头翁,详该条。

  • 病蝦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又名肉蜒痈。多因手、足三阳经积热毒盛而成。其证手背或脚背肿大有赤痕如蝦之状,疼痛不已。治宜清热解毒,内服黄连消毒饮,外用食盐、酒糟同炒令香,淬以滚汤,淋洗患处;或嫩桂七钱,生

  • 妊娠吐泻腹痛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多由于素体脾虚,孕后贪食生冷,脾阳更虚,寒湿内聚所致。症见口淡、呕吐清涎、腹痛难忍,脘闷纳呆,泻下完谷不化之物,胎动欲坠。治宜培土固胎。方用援土固胎汤(《傅青主女科》人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