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夏草冬虫

夏草冬虫

出《黔囊》。即冬虫夏草,详该条。

猜你喜欢

  • 立位

    指接受针灸治疗时患者的体位。在站立姿势下取穴或施术。如中暑取委中刺血,经常采用这种体位。由于立位容易引起晕针,故较少用。

  • 足太阴经筋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著于脊。”经筋从足大趾内侧端

  • 皂角子

    见《备急千金要方》。即皂荚子,详该条。

  • 寒气霍乱

    病名。见《症因脉治·霍乱》。因阳气素虚,中气不足,偶值时令寒邪,直中三阴所致。证见恶寒身痛,腹痛吐、利,唇青爪青,脉多沉迟等。治宜温运。方用理中汤、补中汤、四逆汤。内有积滞者用治中汤。参见寒湿霍乱、霍

  • 石荠苧

    出《本草拾遗》。又名痱子草、热痱草、紫花草、野香茹。为唇形科植物粗糙荠苧Mosla scabra(Thunb.)C.Y.Wu et H.W.Li的全草。分布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及华东、中

  • 秘传噎膈膏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引缪仲淳方。人乳、牛乳、芦根汁、人参汁、龙眼肉汁、蔗汁、梨汁各等分,姜汁少许。隔汤炖成膏,微下炼蜜,徐徐频服。治噎膈,食涩不下。

  • 保婴篇

    见寿世编条。

  • 白木通

    ①见《湖南药物志》。为女萎之别名。②见《四川中药志》。为川木通之别名。各详该条。

  • 唇口燥裂

    证名。指口唇干燥,甚则裂开的症象。《温疫论·数下亡阴》:“津不到咽,唇口燥烈,缘其人阳脏多火而阴亏。今重亡津液,宜清燥养营汤。设热渴未除,里证仍在,宜承气养营汤。”多因阴津不足,脾热炽盛所致。治宜养阴

  • 摄法

    ①刺法名。指入针后,以指甲在针刺穴位所在经络上下进行按捏的方法。《针经指南》:“摄者,下针如气涩滞,随经络上用大指甲上下切,其气血自得通行也。”《针灸问对》:“下针之时,气或涩滞,用大指、食指、中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