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神仙服食经》。指月经,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劳碌喉风。详该条。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六号剥象方。薄荷、地骨皮、牡丹皮、焦栀子、玄参、天花粉各等分,细辛量加倍。水煎服。治痧热。
病名。指发生于悬雍垂下端尖头处的血泡。《喉科指掌》卷六:“悬旗小舌,悬旗风生于小舌下尖垂,头变圆,粗如桂圆核大,红如樱桃。此因多食厚味燥酒,以致胃火郁盛而发。”即悬旗风。参见该条。
①古病名。指脾积。见《难经·五十四难》。《济生方》卷四:“痞气之状,留于胃脘,大如复杯,痞塞不通,是为脾积。诊其脉微大而长,其色黄,其病饥则减,饱则见,腹满呕泄,足肿肉削。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治疗
【介绍】:元代医生。生平不详。编有灸法专书《西方子明堂灸经》,八卷。
指身体,与精神相对而言。
即防己黄芪汤,见该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六。即白虎加桂枝汤,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