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固瘕

固瘕

病名。(1)指脾肾虚寒所致大便先硬后溏的病症。《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鞭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伤寒来苏集》卷三:“固瘕,即初鞭后溏之谓,肛门虽固结,而肠中不全干也。溏即水谷不别之象,以癥瘕作解者谬矣。”治宜温中散寒,如用理中汤加附子肉桂等药。(2)指大瘕泻。《医宗金鉴》卷四:“固瘕者,大瘕泻也,俗谓之溏泻。固者,久而不止之谓也。”参见大瘕泻、溏泻条。

猜你喜欢

  • 蛇蜥

    见《动物学大辞典》。为脆蛇之别名,详该条。

  • 掐大指

    小儿推拿方法名。《针灸大成》卷十:“小儿喉中气响,掐大指第二节。”

  • 湖南连翘

    出《植物名实图考》。为红旱莲之别名,详该条。

  • 张季明

    【介绍】:见张杲条。

  • 贼风入腹

    疝之俗称。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详疝条。

  • 李昌期

    【介绍】:见李文来条。

  • 九变刺

    即九刺,详该条。

  • 泻火熄风

    熄风法之一。治疗实热证热极生风的方法。热性病表现高热、手足抽搐、两目上翻、项强,甚则角弓反张、神志昏迷,舌红苔黄、脉弦数,可用钩藤、地龙、全蝎、蜈蚣、生石决明、石膏、黄连、大青叶等药。

  • 五味过伤

    伤食之一。见《东医宝鉴》卷四。因过食五味致伤。《医便·饮食论》:“五味入口,不欲偏多,多则随其脏腑各有所损,故咸多伤心,甘多伤肾,辛多伤肝,苦多伤肺,酸多伤脾。《内经》曰,多食咸则脉凝涩而变色;多食苦

  • 胎前咽干痛

    病证名。见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即妊娠咽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