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吴其浚

吴其浚

【生卒】:1789~1847

【介绍】:

清代人。字瀹斋,别号云娄农。曾任翰林院修撰,江西、湖北学政,兵部侍郎,及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福建、山西等地巡抚和总督。他在各地广泛搜集植物标本,绘制成图,参考古代本草及有关文献800余种,用七年(1841~1847年)时间编成《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为我国第一部较大型的区域性植物志。书分38卷,十二大类,共计收植物1914种,除描述形态外,着重研究植物名称和原植物的统一,以及药用价值,纠正了过去本草书籍中的某些错误,在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学及本草学上均有重要贡献。本书曾传到日本等国,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声誉。

猜你喜欢

  • 肝火上炎

    指肝火病症中表现于上部热象或具有上冲性特点者,因火性炎上之故。参肝火条。

  • 翻山虎

    出清·汪连仕《采药书》。为杜鹃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 赤肉

    ①即掌、指(或跖、趾)背(阳)面的肉,与其腹(阴)面肉相对而言。②肌肉的内层,呈赤色,故名。

  • 于志宁

    【生卒】:581~659?【介绍】:唐代官吏。字仲谧,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人。唐太宗时近臣,656年(显庆初年),任仆射(宰相);657年,与李勣等组织修定本草,较其前代本草书新增药物一百多种,于显

  • 黑瞎子胆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熊胆之别名,详该条。

  • 肺肾两虚

    泛指肺肾两脏同时出现的虚证。有肺肾阴虚与肺气虚、肾阳虚之别,多属久病耗损肺肾两脏所致。肺气虚、肾阳虚,可见咳嗽、气短、自汗、畏寒、肢冷,或见浮肿。治宜温补脾肾或补肾纳气。肺肾阴虚,可见咳嗽、盗汗、五心

  • 既济解化丸

    即大金花丸,见该条。

  • 脉从四时

    亦称脉应四时。脉象随着四时气候寒温变化而相应变化的生理现象。人体在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脉象相应有微弦、微洪、微毛(浮)、微石(沉)的差异,这是属于生理范围,脉诊时要注意结合四时

  • 甘草黄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人中黄之别名,详该条。

  • 楸叶常山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臭梧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