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证之一。①《痧胀玉衡·暗痧》:“心中闷闷不已,欲食不食,行坐如常,即饮温热,不见凶处,更无心腹腰背疼痛之苦,但渐渐憔悴,日甚一日,若不知治,亦成大害,此痧之慢而轻者也,放之即愈。亦有头痛发热,心中作
病证名。多因小儿胎中感受热毒,蕴于脾胃,熏蒸于上焦所致。《疡医大全》卷十五:“初生小儿舌上白膜裹住。”治法刮去舌上白膜,以白矾少许擦之。内服三黄汤加减。
同痞。不通①指痞塞的证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阳所至,为积饮否隔。”《素问·五常政大论》:“备化之纪,……其病否。”“其病留满否塞。”《诸病源候论·瘘候》:“寒热邪气,客于经络,使血气否涩。”
指清冷的饮料。《灵枢·杂病》:“齿痛不忍清饮。”
手掌。《素问·五脏生成篇》:“掌受血而能握。”
见黄帝逸典条。
即化痰丸第一方。见化痰丸条。
出《丹溪心法》。为栝蒌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即莲子心,详该条。
病名。出《医学入门》卷六。即足背发。见该条。